Gansu New Energy Association
甘肃省新能源协会
2025年绿色能源与零碳建筑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 | 作者:协会秘书处 | 发布时间: 2025-04-15 | 174 次浏览 | 分享到:

甘肃2025年绿色能源与零碳建筑技术研讨会于4月8日在甘肃兰州国际太阳能中心成功举办,由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联合甘肃省新能源协会、甘肃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共同主办。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外绿色能源与零碳建筑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政府官员,共同探讨绿色能源的最新进展、零碳建筑的前沿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图片


开幕式


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徐仰涛主持开幕式并致欢迎词,甘肃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吴志强、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魏军、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教处副处长王凤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们阐述了绿色能源与零碳建筑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兰州资环大学副校长王利军等领导出席会议。


主题演讲


主题演讲环节是本次研讨会的思想核心和学术灵魂,来自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在绿色能源技术、零碳建筑设计、能效提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深入探讨零碳建筑技术的前沿发展方向与产业化路径。该环节由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太阳能建筑设计室主任、甘肃省新能源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叶瑞主持。


首先,由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两位知名教授,深度解析了欧洲近零能耗建筑标准体系及技术演进路径。Professor WANG以《Novel PVT and system integrations:新型PVT及建筑能源系统集成》为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在新型低造价气源PVT与建筑低温供热系统集成与控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优势和实际应用前景为与会者带来一场知识盛宴,引发在场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持续讨论。Professor THOMAS带来了题为《AI and digital twinning for smart buildings with solar solutions.智能建筑中的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的演讲。他分享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提升智能建筑的能效和可持续性,特别是在太阳能解决方案方面的应用。THOMAS的演讲内容前沿且见解独到,为与会者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角度和灵感。



随后,西北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可持续建筑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刘煜教授,以《城镇住区形态布局对建筑日照获取潜力的影响分析》为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优化住区形态布局来提升建筑日照获取效率,为可持续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思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刘艳峰,是教育部重大人才、国家领军人才以及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从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技术、零碳建筑光伏光热综合供能技术等方面展开了关于《太阳能富集区零碳建筑供暖技术》的演讲。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磊,发表了题为《智能绿色能源供应,提升住宅健康性能》的演讲,分享了智能能源供应与室内环境协同优化的创新实践。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工程咨询所所长、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黄献明,以《面向碳中和的建筑与园区设计探索》为题,碳中和建筑设计的新特征、新策略和新实践,提出以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智慧能源系统+碳汇实现碳中和路径的新思路。



兰州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导、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甘肃省优秀专家李金平教授,发表了题为《西北零碳建筑技术研发与思考》的演讲,深入剖析了西北地区零碳建筑技术的研发现状与挑战,为西北地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方向。甘肃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秘书长董小丽,以《甘肃农村建筑可持续发展研究》为题,分享了甘肃农村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着重介绍了绿色金融支持农村清洁采暖和节能改造的实际案例。



甘肃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博导、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企业技术专家卢明,发表了题为《数字孪生在零碳建筑智慧能源系统中的应用与优化》的演讲,提出未来零碳建筑能源系统将引入强化学习等AI算法,进一步优化长期决策,实现智能调度和自主优化,为与会者提供了新思路。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刘孝敏,以《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PVT)技术在城镇清洁供热中的应用示范》为题,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金昌市PVT清洁供热项目成果,用实际数据论述了PVT技术在清洁供热中的重要性与强适配性。


本次会议特设互动环节,与会者向主讲嘉宾踊跃提问,围绕建筑能效提升、材料创新、智能化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大家达成共识,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不断加深,绿色能源正稳步成为能源转型的驱动力,零碳建筑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加强国际合作、推进技术创新、健全政策体系等策略,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助力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在会议的尾声,甘肃省新能源协会会长李世民研究员向新加入协会的理事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副会长单位以及个人颁发了荣誉证书。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协会、企业共同探讨合作的交流平台,探索了“政—产—学—研—用”的新合作,更进一步加深了对绿色能源与零碳建筑领域的新认知。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深化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绿色能源与零碳建筑技术的革新应用,为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日益完善,绿色能源与零碳建筑将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柱。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正缓缓向我们走来。





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


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创建于1978年,2005年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中国政府共同批准建立“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2006年由省委省政府批准为正厅级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国内外技术合作与培训、新产品的研发与工程咨询检测、太阳能技术促进与成果转让等,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太阳能专业研发机构之一、中国“南南合作网”的主要创始成员单位、亚太地区太阳能研究与培训中心、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

研究所内设党政办公室、研究与开发处、技术培训咨询处、国际合作处、组织人事处、财务资产管理处6个管理职能处室,下设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设计、检测中心、农村能源 5个专业研究室和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拥有甘肃省太阳能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太阳能民用产品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低碳建筑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太阳能资源利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5个省级创新平台和太阳能光伏组件及相关产品中试车间、2个试验示范基地(其中,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的“太阳能采暖与降温技术试验示范基地”,1982年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建设,1983年建成,占地128亩,拥有中国首座运行40年以上的10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

研究所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太阳能专业研发机构,是国家和世界能源转型战略的推动者,可再生能源技术、特别是太阳能技术和解決方案的提供者、推广者,国家能源安全和低碳化的倡导者。在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清洁供暖技术与应用、智能化太阳能光伏利用集成技术、先进能源材料、太阳能低碳建筑、太阳能光催化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太阳民用产品、生物质能源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全国绿色建筑创新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在国际培训、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通过承办国家商务部、科技部、发改委、外交部等国际援外培训班等,为五大洲的130余个国家培训太阳能技术人员和官员 2500余名,获“中国援外奉献奖”、“人民友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积极推广示范太阳能技术和产品,助力助推甘肃省“乡村振兴”和新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集体”、“生态产业先进单位”、“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称号。